采購【佛山紙滑托盤】,選本地企業[奧立包裝].生產經驗足,產品質量優,經ISO和FGS雙認證。173-1548-2513
農村金融是一切與農村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有關的經濟活動,是農村貨幣資金運動中的信用關系,是貨幣、信用、金融與農村經濟組成的融合體。農村經濟是指經濟活動或者經濟關系發生地在農村,或者與農業生產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的經濟集群,是農村中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總稱。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體系的不斷健全與發展,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顯著增強。農村金融可以為農村經濟提供便利的支付手段,滿足農村經濟發展所需的信貸支持,提高農村資金的配置與使用效率,優化農村經濟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村經濟也為農村金融的成長創造了機遇。一方面巨大、廣闊的農村市場不斷推動農村金融創新;另一方面提升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運營能力及風險抵御能力,促進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
1.農村金融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來,多層次、廣覆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正在逐步建設與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村鎮銀行覆蓋率逐步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國已有1259個縣(市)核準設立村鎮銀行,覆蓋率為67%。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519家,其中64.5%設在中西部。
二是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數量大幅減少。截至2016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數量從2009年10月的2945個減少至1296個,實現鄉鎮金融機構和鄉鎮基礎金融服務雙覆蓋的省份(含計劃單列市)從2009年10月的9個增加到29個。目前我國人均持有銀行賬戶數量、銀行網點密度等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已達到國際中上游水平。
2.農村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穩步增長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17年二季度,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13.09%;總負債29.5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達到13.13%。
3.全國涉農貸款持續增長
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投放實現了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9.97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1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農戶貸款余額7.6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0.6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2%;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余額16.7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1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1%;城市涉農貸款余額5.58萬億元,比年初增長0.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4%。
4.農村地區票據市場占比較高
農村地區是我國票據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近幾年數據為例,農村金融機構票據融資余額占全部金融機構票據融資余額的20%左右;全部金融機構票據融資余額占人民幣貸款的比重為4.5%左右,而農村金融機構達到7%以上。
1.什么是農村金融票據平臺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是指由農村金融主管部門牽頭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主要負責撮合涉農票據的承兌與貼現市場,一方面與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及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數據接口與中國票據交易系統、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等對接,串聯起農村金融的票據一、二級市場,實現票據全生命周期的無紙化、標準化運作。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以票據為載體,串聯起實體經濟中的大多數農村企業及涉農企業,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的結算與融資效率,有利于探索農村金融扶貧的新道路。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將成為中國票據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票據承兌、貼現市場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是上海票據交易所在票據承兌、貼現領域的業務延伸。
2.為什么要建設農村金融票據平臺
(1)當前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差異較大,各地農村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和用票環境也存在較大差異,農村金融信用體系、擔保體系的建設相對滯后。
農村金融機構仍然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提供的金融產品仍然以存、貸款為主,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力度不足,在金融科技領域發展較慢,結算與融資工具效率較低。
農村金融資金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農村金融機構較為關注農村規模型企業,對于中小微經營主體關注不夠。農村實體企業(尤其是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有所緩解,但仍然廣泛存在,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需求。
(2)農村票據市場的問題
我國農村地區在票據領域有很大潛力,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票據業務方面的市場觀點、發展程度、規范程度不一致,造成當前農村票據市場發展呈現出市場較不成熟、票據支付使用頻率較低、信用及操作風險較高、易與票據中介勾結等問題。
綜上,農村票據市場有整合發展的需求,可以考慮建設統一的農村金融票據平臺。
3.發展農村金融票據平臺的意義
(1)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外部環境
建設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可以進一步發揮票據結算與融資的特性,結合涉農供應鏈與產業鏈的建設,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涉農信貸效率,規避農村金融風險,緩解農業產供銷環節的融資壓力,并推進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為發展普惠金融創造條件。
建設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可以引入外部評級、擔保機制,可以進一步規避和分散農村金融風險,加快農村信用征集與信息共享進程,提高農村金融供需雙方的信用管理水平,降低農村失信主體的違約空間,并進一步培育農村信用體系與信用文化。
利用農村金融票據平臺與票據二級市場的對接,可以充分發揮再貼現等金融工具對資金流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涉農信貸利率的形成機制,增強涉農金融機構信貸結構的合理性與均衡性,促進農村金融公平、有序競爭,確保農村金融主體行為的規范性和合理性,推進農村產業協調發展、農業科技進步以及農村金融創新。
(2)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村金融機構一方面對接平臺內企業的承兌與貼現需求,另一方面接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便利了農村金融機構循環操作票據一、二級市場業務,盤活了平臺內的票據資產。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可以充分發揮農村金融機構的紐帶作用,培育大中型農村企業、涉農企業的資產運作能力,并通過大力推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的開展,為農村及涉農企業節約融資成本。
(3)有利于推動緩解農村及涉農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降低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A,票據融資是一種典型的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比,票據融資的效率更高,提高中小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B,農村金融票據平臺的平穩發展,將進一步推動票據無紙化、標準化進程,提升農村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結算與融資的服務效率,進一步降低農村及涉農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
C,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將改變農業供應鏈內企業的交易與融資習慣,從賒銷或貸款融資轉變為票據背書轉讓及票據貼現,加快中小企業資金回籠速度,有利于推動流動資金貸款票據化進程,由于票據融資成本總體上低于流動資金貸款,可全面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解決中小企業間債務鏈的問題。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內的企業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地處農村的各類企業;二是涉及三農的各類型企業;三是大中型農村及涉農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行業內的相關企業之間由于存在供銷關系或合作關系,彼此之間對經營情況、行業趨勢、融資需求較商業銀行更為熟悉、更為了解,通過平臺的票據背書轉讓等功能可較好地解決中小企業債務鏈問題。
解決跨地域企業間結算與融資問題。
農村及涉農企業遍及全國各地,大部分為中小或小微企業。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全方位、全地域地深入推進票據結算與融資服務,加快商業匯票在全國農村范圍的流轉,帶動各地農村及涉農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快速發展。
(4)有利于降低農村地區票據業務風險
切實降低企業用票風險。
農村地區票據市場發展相對落后,金融機構分布相對較少,企業對票據的鑒別能力相對較差。通過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對票據承兌、貼現市場的規范化運作,農村票據市場的各項票據業務風險防范措施將逐步完善;且隨著票據市場的電子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電子化的商業匯票將成為票據市場最主要的交易標的,農村企業及涉農企業可以放心使用票據作為結算與融資的工具,以進一步優化農村實體經濟的用票環境,降低票據的使用風險。
有效防范票據中介滲透。
廣大的農村地區是票據風險防范較為薄弱的環節,雖然票交所將原本割裂的銀行間票據市場整合為全國統一的票據二級市場,但并未消除企業與商業銀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通過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可以填補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村企業、涉農企業之間的空白,建立起企業與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通道,使票據貼現市場價格更趨于透明化,最大限度壓縮了票據中介的非正常生存空間,防范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事件。
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及市場風險。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將擁有全面的農村金融融資數據及涉農行業票據業務數據,可以透徹分析農村票據市場及涉農行業交易主體的信用狀況,為防范農村票據市場信用風險提供依據。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將通過對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為農村金融機構對票據市場利率走勢提前研判創造條件,控制票據市場風險。
有效規避票據真實性風險及操作風險。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應以電子商業匯票作為主要的交易介質,紙質票據為輔,充分發揮電子商業匯票可靠性強,難以偽造、變造的優勢。對于紙質票據可以依托中國票據交易系統查驗紙質票據票面的詳細信息,以及相關的承兌登記信息,依托農村金融機構把控紙質票據的真偽鑒別,將紙質票據的真實性風險降至最低,進而有效控制操作風險。
利于防范道德風險。
農村金融票據平臺作為第三方撮合票據貼現交易,可以最大限度防范